牙齒小百科-1

牙齒是一種在很多脊椎動物上存在的結構。一般而言,牙齒呈白色,質地堅硬。
牙齒的各種形狀適用於各種用途,包括撕裂、磨碎食物。某些動物,尤其是食肉動物,牙齒是牠們的搏鬥武器。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,比如獨角鯨,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,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(以神經學而論)。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,以及導航、交配作用。
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,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。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、舌頭和口腔的合作,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、歌唱。牙齒的整潔,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。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,稱為牙科。
牙齒在生物學與解剖學上,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。

類的牙齒
牙齒的構造

A-齒冠        B-齒根

 1-琺瑯質      5-白堊質

 2-象牙質       6-顎骨

 3-齒髓組織      7-微血管

 4-牙肉       8-神經人類有兩組牙齒。第一組稱為乳牙(乳齒或奶齒),在嬰兒出生後約6個月出現。兒童有20隻乳齒,平均上下兩排分配。每半排牙齒分別有:
正門牙

側門牙

犬齒

第一大臼齒

第二大臼齒

人類在9至12歲之間,將會長出一組永久性的牙齒,稱為恆牙或恆齒。恆齒在乳齒底下形成,把乳齒推出頜骨後取而代之。新的一組牙齒共32隻,相應長大了的頜骨加大。恆齒長出後,每半排牙齒會分別有:
正門牙

側門牙

犬齒

第一小臼齒

第二小臼齒

第一大臼齒

第二大臼齒

第三大臼齒

所謂第三大臼齒,也即上下兩排牙齒的兩端,一共4顆牙齒,也即常說的智慧齒。智慧齒大部份時候都會長出。不長出的原因可能是頜骨位置不夠,或者有個別情況根本不存在,但通常最多是缺少其中一隻。由於絕大部份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頜骨都不夠大,故而,為了防止因藏納食物而導致蛀牙、發炎等問題,以及牙齒的強行長出迫使整副牙齒不整,一般而言都把牙齒拔掉。
雖然看起來和骨骼類似,但牙齒不是骨頭,因為a)它不生產紅血球,b)沒有連接頜骨的關節,c)比骨頭能承受更多更大的磨損。假若牙齒是骨骼,那麼它將會極快被磨平。
人類牙齒的四部主要細胞組織,分別是:
琺瑯質(又稱牙釉質)-鈣質和磷肥質構成的外表硬層

象牙質(又稱牙本質)-牙齒的軀體,牙齒主要的身軀

牙髓-牙齒核心,包含神經線和血管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